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会动态 > 省总工会

“五小”竞赛汇聚起职工创新伟力

时间:2023-09-09

来源:山西工人报

【字体:

打印

我省“五小”竞赛活动开展近十年,参与人员达3281.49万人次,产生创新成果81.13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570.27亿元
“五小”竞赛汇聚起职工创新伟力

在7月底闭幕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我省派出31名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及省“五小”创新竞赛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参与,展出了10项来自制造、煤矿、非遗等行业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及9项职工创新成果、4件实物或模型、4届“三晋工匠”年度人物奋斗者形象以及6名工匠的创新成果,超过10万人次线上线下观看工匠劳模绝活表演……这是我省工会开展“五小”创新竞赛活动、汇聚职工创新伟力的一个高光时刻。

我省开展“五小”竞赛活动已近十年。实践表明,“五小”竞赛是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力举措,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

特别是近5年来,我省“五小”竞赛活动坚持高位推动、顶层设计,突出立柱架梁、平台建设,强化奖励激励、素质提升,推动“五小”竞赛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常规化运行,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多部门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使“五小”竞赛从工会层面上升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层面,最后被写入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并升格为“十四五”时期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

据统计,从2017年年底至2023年8月,我省“五小”竞赛活动累计参与人员从1246.7万人次发展到3281.49万人次,产生创新成果从30万余项发展到81.13万项,创造经济效益从127亿元增加到570.27亿元。

坚持高位推动、顶层设计。我省“五小”竞赛活动之所以绿树常青,既源于多任省总领导持之以恒的定力和“钉钉子”精神,更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3个配套性文件,从战略层面分工部署,推动竞赛从工会“单打独斗”成为省总工会、团省委和省科协的“共同行动”,同时主要领导多次出席“五小”竞赛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听取专项汇报,提出具体要求。今年8月28日,省总第十四届五次全委会要求,在“五小”创新大赛上下实功。会议强调,年年重头部署,深入调研督查。省总工会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推动竞赛从生产领域向管理、服务等领域延伸,从企业向机关事业单位扩展,从国有企业向非公企业拓展。

突出立柱架梁、平台建设。我省“五小”竞赛活动之所以方兴未艾,不仅是省总从创新成果征集、立项、推广、交流及应用渠道等方面构建起系统性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确保竞赛健康持续发展,更是突出了岗位创新、班组(团队)创新和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及创新大赛优秀成果管理平台的创建。5年来,我省创建3500多个市级以上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及创新工作室联盟,牵引全省“五小”竞赛提质升级、深入发展,同时每两年开展一次“五小”竞赛创新优秀成果展评,实现创新大赛优秀成果管理平台从纸质到网报、网评、网展转变,有效强化活动过程管理。7月中旬,在全省率先开展“五小”竞赛活动的晋中市对2022年度320项“五小”优秀成果进行表彰。这也是该市第九次对“五小”创新成果进行表彰。

注重素质提升、奖励激励,是我省“五小”竞赛活动根深叶茂的重要因素。各级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岗位为阵地、企业为主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一个个奇思妙想的“金点子”、破解瓶颈的“小技巧”,转化为一项项降本增效、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的“制胜法宝”,把创新的根深深扎到基层一线的沃土。5年来,我省“五小”竞赛活动构建起“工匠学院+技能竞赛+实训基地+线上培训+工匠选树”“五位一体”职工技能提升工作体系,全力推进职工技能提升、共谋创新。省总拿出2200万元专项资金,5年举办4次“五小”竞赛优秀成果展,对优胜单位和优秀成果及个人进行奖励。特别是针对企业中既有创新思想又有创新能力的职工占比达10%左右的情况,各级工会引导企业对“五小”的源头———“小建议”进行实时奖励激励,夯实了活动的群众基础,让人人参与创新成为现实。去年,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1500余名职工上报“小建议”提案7043条,职工参与率达100%。

5年来,“五小”竞赛活动成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助推器”和“创新原动力”,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的重要通道。在2018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我省18名选手在钳工、焊工等6个工种中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斩获全国总冠军;2021年,我省职工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2022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21项具备山西产业代表性的职工创新成果被展出,对精选的14项创新成果签约转化意向书,转化金额达2585万元。(记者陈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