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来,徒弟崔振东从一名刚毕业的职场“小白”到独当一面的技师,是师傅周文刚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崔振东每当遇到困难打算放弃时,只要想起师傅的这句话,就立刻激发起斗志。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要轻言放弃”

师傅周文刚(左三)带领崔振东(右二)等徒弟进行攻关项目研究
师傅:周文刚,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太原动车组运用所业务主管、工程师
徒弟:崔振东,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太原动车组运用所动车组机械师、技师
“我们是并肩作战的工友,也是形影不离的师徒。师傅的那句‘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要轻言放弃’一直激励着我勇往直前。”9月4日,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太原动车组运用所机械师崔振东回忆起和师傅周文刚的点点滴滴。
2014年,崔振东大学毕业后来到太原动车组运用所工作。“我刚实习时,就听说有一名‘高铁医生’,技术了得。当时就想拜他为师,没想到最后得偿所愿”。
这名“高铁医生”是工友口中的“周师傅”,也是工友口中的“周大师”。从岗位新人到技术“领头雁”,从机械学徒工到“高铁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文刚让毫米不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镌刻在了每列动车组上。
第一次见到周文刚,当时崔振东被安排坐在周文刚的办公桌对面。就是这样一坐,让崔振东成长了很多:第一条安全规章、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解剖后的动车组、第一次学习错综复杂的电气原理图、第一次接触种类繁多的维修工具、第一次填写检修记录……周文刚陪伴崔振东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
“小崔,走吧,我们再去车上转转。不用太久,一个小时来回。”事实上,两个小时他们还没回到工作室。周文刚每天都会带崔振东去现场学习,教他识别动车组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原理,讲解作业标准和检修要求。
接触中,周文刚的话也慢慢变多了:“小崔,遇到老同志要叫师傅,碰到难题也可以向其他师傅请教。眼里要有活,心里要有数,学到技术是最重要的。”
“有时师傅看出我的困惑,总是会侃侃而谈,将问题讲清楚。我想这就是他30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底气吧。”崔振东说。
回忆起与师傅的故事,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让崔振东印象深刻。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讲述了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却让他对做人做事有了新的理解。
动车组监控室只有两平方米,里面配有动车组设备监控屏和一把座椅,随车机械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开展工作。监控室的顶板上有一个固定的通风隔栅会一直向下吹风,长时间的通风导致随车机械师出现头疼、肩膀疼等症状。为此,周文刚带领工作室成员研究如何加装一个可调整风向的格栅。
“由于原来的格栅是直接固定在顶板上的,后期加装想要固定好就必须有托架和丝扣才能安装上。”崔振东介绍说,“狭小的屋子对于身型魁梧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我只能侧着身子进去,将原来的格栅切割掉,再将托架放入,最后将格栅拧在安装托架上。”
在实际操作中,长时间托举格栅、对螺丝孔就要了崔振东的“半条命”。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崔振东头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落,汗水弄花了眼睛、弄湿了衣服,前前后后近两个小时,托架还是没有对好。崔振东有些气馁,心想算了甭干了,让别人来干。这时,周文刚看出了崔振东的崩溃,立马上前说:“多大点事儿,我来。”话音刚落,周文刚就拿起十字改锥、螺丝开始安装。身型较小的周文刚踮起脚尖、抬着头仅用30分钟就将螺栓对孔拧紧。
“看,这不就装好了!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要怕累、不要怕苦。越到后面,越是关键,越不能放松,坚持一下就成功了。”周文刚冲着崔振东挥手说。
“其实,我跟小崔很有缘分。1993年是他出生的年份,也是我上班的年份。”周文刚笑着说,“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加上崔振东既好学又懂事,所以自己就对他格外偏爱,愿意把所学的一切都传授给他。”
9年的时间,崔振东从一名刚毕业的职场“小白”到独当一面的技师,是周文刚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是周文刚为他拨开迷雾、照亮明灯,带着他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
如今,为了徒弟们能更好地发展,周文刚倾囊相授,要求他们像螺丝钉一样,进一步,再进一步。而受周文刚影响,不仅一个像崔振东这样的徒弟在努力,而是每一名动车组机械师都在努力拼搏,接过师傅手中的接力棒,努力成为服务和支撑山西高铁动车组安全运行的中流砥柱。(记者王雨茜 李建军)